《撈月亮》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撈月亮》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撈月亮》教案1一、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jié)。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戲,激發(fā)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三、活動流程:
1、以猜迷語的方式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并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3、接著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么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jié):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撈月亮》教案2教學目的要求:
1.會看拼音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觀察插圖,理解課文,能正確回答課后第2題,會復述課文。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育學生遇事多動腦,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猴子們撈月亮前的表現(xiàn),這故事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童話故事《撈月亮》。(板書課題)
2.撈是什么意思,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誰撈月亮?為什么撈月亮?怎樣撈?撈的結(jié)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讀課文,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一群猴子不懂得井里是月亮的影子,盲目地到井里撈月亮的'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問題,現(xiàn)在我們就仔細讀課文,看看猴子們到底為什么要撈月亮,怎樣撈的,結(jié)果怎樣?請按下面的學習方法讀書。
(1)找出對應的內(nèi)容讀一讀。
(2)畫出重點詞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2.集體討論。
(1)指名讀14自然段,說說猴子們?yōu)槭裁匆獡圃铝粒?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一群猴子都發(fā)現(xiàn)月亮掉到井里,所以他們大叫,準備撈月亮。)提示:大家看看,這些猴子大叫之前,有哪些不相同的詞,請拿筆畫出來。(跟著,也跟著,大家跟著)想想他們叫之前,動腦筋想了嗎?(沒有)
從哪看出來的?(一看接著就叫起來。這些詞說明它只看了一下,沒仔細看清楚就叫起來)其余的猴子呢?(都和這個小猴子一樣,沒有認真動腦筋,看一眼就跟著叫起來)他們叫時什么心情?(小猴子驚奇、焦急,其他猴子著急)大家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讓人感到他們很焦急?試讀、自由體會、教師指導、指名讀。
回憶剛才的學習過程,歸納學習方法:找、畫、說、讀。
(2)那么猴子們是怎樣撈月亮的,結(jié)果怎樣?按剛才的學習方法,自己再學。
學習56段時,教師要半扶半放,幫助學生找出倒掛、拉住、接、伸,看圖解釋一下這些詞,說說他們按什么順序排列,為什么這樣排列?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猴子是怎樣撈月亮的。
(3)學習第七自然段,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己說說撈的結(jié)果,指導朗讀,注意把猴子在月亮不見了時他們伸著脖子找月亮的心情表達出來。
四、再讀課文,體會中心。
1.提問:剛才同學們仔細讀了課文,知道猴子們并沒有撈到月亮,那他們?yōu)槭裁礇]有撈到月亮?錯在哪?(提出問題)(因為小猴子不動腦筋,看見井里的月亮就叫起來,大猴子該想一想,老猴子更應該動腦筋了,數(shù)它有經(jīng)驗,可它們都不動腦筋,盲目地跟著喊,急著到井里撈月亮,結(jié)果是水中撈月一場空,白費勁兒。它們錯就錯在,遇事不動腦筋,就盲目跟著去做。)
2.揭示學習方法:
(1)自己再從頭到尾讀課文,小聲說一說。
(2)小組討論。
(3)全班討論。
五、學了這篇童話,你懂得了什么?(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從)
第二課時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看圖復述故事。
三、綜合練習。
1.組詞。
掛( )到( )候( )勞( )
娃( )倒( )猴( )撈( )
2.填寫并回答問題。
(1)填空:猴子們()了井旁邊的大樹。老猴子()在樹上,()大猴子的腳。大猴子也()著,()另一猴子的腳。猴子們就這樣()一直()井里頭,小猴子()最下面。
(2)猴子們是按怎樣的順序排列倒掛的?(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
《撈月亮》教案3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都愛聽故事,好奇心強、喜歡討論新問題的年齡特點。我根據(jù)這個時期兒童特有的特質(zhì),利用多媒體等手段而設計的。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和小實驗,讓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培養(yǎng)幼兒勇于嘗試的精神,教育幼兒遇事要多動腦筋。
3、學習詞組:又圓又亮、蹦蹦跳跳、東瞧瞧、西看看。豐富詞匯:倒掛、倒影、撈。
4、在感知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理解故事內(nèi)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故事內(nèi)容,會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講述故事內(nèi)容。
……此處隱藏6269個字……,不讀dǎo。重點引導分析識記以下幾個字。猴:左右結(jié)構(gòu),右邊是時候的“候”字少中間一豎。
掉:右半部上邊不要寫成“十”。
“撈、咱、倒、另”,可讓學生用學過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字形。
2、寫字教學。
猴:不要漏寫“亻”,最后一筆是“捺”。
倒:左中右三部分要寫緊湊,“亻”和“”都比中間部分長。第八筆是“提”,不是“橫”。
井、另:要寫在田字格的中間。
(三)詞句教學
課文的語言淺白,比較好理解?!按鴼狻币辉~可讓學生用表演的方法理解?!袄虾镒勇犚娏?,跑過來一看,也跟著叫起來”對“也”字的理解,可承接前面小猴子、大猴子的叫來理解,表示老猴子沒有思考,同樣地叫起來。
(四)朗讀指導
注意指導四個“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的朗讀??梢龑W生想象猴子看到井中月亮那著急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情,并進行體會。朗讀時兩個“糟啦”連接緊一些,第二個“啦”字的聲音稍拖長點,以表現(xiàn)出猴子喊叫時著急的`心情。四個句子的朗讀速度可以逐漸加快,反映出焦急緊張的氣氛。最后一段老猴子的話可以用喘著氣、很累的語氣進行朗讀。第一個“不用撈了”后面的逗號,根據(jù)內(nèi)容及語氣表達的需要,停頓時間可稍長一點,表現(xiàn)出老猴子喘著氣說話的樣子。
(五)練習提示
課后第三題是加偏旁組成本課的生字,再組詞語。學生只要對照本課的生字就不難完成,只是“另”的偏旁“口”加在上邊,其余的都加在左邊。組詞語的時候應該引導和鼓勵學生組與本課不同的詞語。
第四題是三個“也”字句,學生通過讀這幾個句子,可以進一步體會“也”字的用法。如果學生能用“也”字練習說話,教師應當鼓勵。
(六)擴展活動
想象說話或編故事
1聽到老猴子說月亮還好好地掛在天上時,下面那些倒掛著的猴子有什么反映,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
2許多年以后,當年參加“撈月亮”的小猴子已經(jīng)成為老猴子的時候,當他和兒孫們坐在井邊面對井里那輪明月時,他會怎樣說,怎樣做
(七)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板書課題,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誰撈月亮、誰在哪里撈月亮、為什么撈月亮、是怎樣撈的、結(jié)果如何,等等。
(二)教師從學生提的問題中選擇出適當?shù)膯栴},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梢苑中〗M學習,互相討論、解答問題。
(三)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自學生字。
1同桌兩個學生互讀互聽,互相檢查自學生字的情況。
2指名學生說說是怎么識記生字字形的,給學生創(chuàng)造相互學習的機會。
(四)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撈月亮》的故事。
(五)指導書寫生字。
(六)完成課后練習。
(七)進行擴展活動。
1收集有趣的童話故事,開一次故事演講會。
2學生自由組合,表演課文內(nèi)容。在表演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在語言表達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
《撈月亮》教案14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jié);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教學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jié)的回憶。 “昨天是什么節(jié)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jié)的?” “中秋節(jié)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 “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七、布置任務,要求幼兒: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記半個月月亮日記,觀察月亮圓缺變化。
《撈月亮》教案15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感情的朗讀課文。
3、懂得遇事不動腦筋,盲目跟著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懂得課文說明的道理。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1、猴子看見月亮的影子后在井邊叫嚷;
2、一只猴子接一只猴子倒掛著撈月亮。
3、朗讀錄音帶。
4、猴子頭飾多個。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學新課
同學們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墒怯心敲匆蝗汉镒樱瑓s從井里撈月亮,
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吧。
二、自讀課文
要求:1、讀通課文。
2、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齊讀、開火車讀。
2、鼓勵學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記憶字形。
3、學生反復讀字生字。
4、用抽讀的.方法檢查學生是不是把課文讀通了。
四、書寫生字
個別指導猴倒腳接。
五、學生練寫,教師巡回指導
六、課堂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本課生字
二、朗讀課文,提出問題
1、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分類集中起來,圍繞幾個主要問題分成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
2、解答小組里未解決的問題。
三、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想象猴子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情,借助插圖體會。
指導重點句子。月亮/好好/掛在/上呢!
四、擴展想象,分組交流
1、聽到老猴子說月亮還好好掛在天上了,下面那些倒掛的猴子有什么反應,后來他們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2、許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經(jīng)成老猴子了,當它的兒孫們一道坐在井邊面對那輪明月時,它會怎么說,怎么做。
3、教師從學生的發(fā)言中歸納出本課要讓學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第4題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