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在平日的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參加過一些主題班會吧?主題班會有鮮明的主題和明確的目的,既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活動形式,又是使學生得到鍛煉的活動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個好的主題班會的策劃內容,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責任教育主題班會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班會目的:
1、讓學生懂得什么是責任,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2、教育學生做事應有責任意識,認真負責,勇于承擔;
3、讓學生感受責任心的重要性,增強其責任意識,學會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負責。
活動準備:收集有關責任的名言和事例等。
二、班會流程:
(一)導入
責任感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是刻苦學習、努力攀登的強大動力,是不懈奮斗、追求卓越,將才學奉獻給社會的重要保證。在眾多優(yōu)良品質中,責任感是那樣樸素而又十分可貴。但從學生的日常行為來看,存在著種種不良的表現(xiàn):對自己學習的要求不高,成就需求低,紀律意識談薄,生活自強能力差;遇事只求自己合適,很少考慮到他人和集體,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父母長輩沒有禮貌,對同學沒有熱情;對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不愛護,破壞公物等等,他們的責任感日益淡薄,令人擔憂。因此從細節(jié)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樹立起學生強烈的責任意識刻不容緩。
(二)學生講故事
故事1:幾年前,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艾爾森對世界100名各領域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讓他十分驚訝—其中61%的人承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yè)并非他們最喜歡的,至少不是最理想的。一個人竟然能夠在自己不太理想的領域里,取得那樣輝煌的業(yè)績,除了聰穎和勤奮,靠的還有什么呢?艾爾森博士又走訪了多位商界英才,紐約證券公司的金領人蘇珊給了他一個滿意的答案。蘇珊出身于中國臺北一個音樂世家,她非常喜歡音樂,卻陰差陽錯地考進了大學的工商管理系。如今已是美國證券業(yè)界的風云人物。艾爾森博士問她:“你不喜歡你的專業(yè),為何你學得那么棒?不喜歡眼下的工作,為何你又做得那么優(yōu)秀?”蘇珊認真回答:“因為我在那個位置上,那里有我應盡的責任,我必須認真對待。不管喜不喜歡,那都是自己必須面對的,都沒有理由草草應付,都必須盡心盡力,那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p>
師:責任感對一個人來講是多么重要!工人要有責任心,公安人員要有責任心,設計人員要有責任心,司機要有責任心,干部要有責任心,老師要有責任心,同學們也要有責任心。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心,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故事2:在大連,有一位普通的公交車駕駛員,叫黃志全,但他卻被所有的大連人都記在了心里。一次在行車途中黃志全突然心臟病發(fā)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鐘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地停在馬路邊,用生命的最后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將發(fā)動機關閉,確保了車和乘客、路人的安全。最后,他安詳?shù)嘏吭诜较虮P上停止了他的呼吸。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鐘里,黃志全,這個平凡而普通的公交車駕駛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對別人的負責,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師:一名平凡的公共汽車駕駛員,為什么能讓這么多人知道并記住他的名字?這是因為他有一顆閃光的責任心!在生命最后一分鐘,他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就是這份責任心,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三)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
1.什么是責任、責任感?
責任:份內應做的事。責任感:即責任心,自覺地把份內的事做好的心情。在字典里,對于責任和責任感,它給予了這樣的`解釋:責任:(1)份內該做的事情。(2)沒有做好份內的事而應當承擔的過失。所以,責任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去做,另一方面,是要做好。
2.你知道哪些關于責任的名言?
生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生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生3: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德國]歌德《格言與感想》
生4:責任并不是一種由外部強加在人身上的義務,而是我需要對我所關心的事情作出反應?!猍美國]弗洛姆《為自己的人》
生5:責任心就是關心別人,關心整個社會。有了責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義和靈魂。——[科威特]穆尼爾《愿你生活更美好》
3.分析自己作為學生有哪些不負責任的行為。
生1:上課鈴響,還在與同桌聊天,甚至在說笑打鬧未回到座位;
生2:老師進來上課了,還未拿出課本;
生3: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拿來抄抄,應付老師檢查完事;
生4:自習課甚至上課玩東西、說話、吃零食、睡大覺;
生5:集隊時大聲說話,甚至打鬧,不按隊列走,不聽從班干部管理;
生6:輪到值日,隨便了事,甚至視而不見。
4.怎么做才是負責任?
生:各抒己見。
師:在我看來,責任感不僅表現(xiàn)在對自己的學業(yè)上,要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還表現(xiàn)在對校園生活和班級生活方面的態(tài)度上。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在他的《飲冰室全集》中這樣論述責任: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生第一樂事當然就是這責任的完成。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長久,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所以,希望同學們時時記得身上背負的重任,為家人、為自己、為社會負起自己的一份責任!
三、教師總結
責任是承擔憂患的力量;是緩解糾紛的機智;是寬容別人的度量;是克服斤斤計較能屈能伸的一種大氣。責任不僅能給予他人以滿意和快樂,而且還會使自己更美麗、更高尚。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你們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唯有樹立責任意識,你們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才能擁有更好的發(fā)展。就讓我們從撿起自己腳下的紙屑開始,從每天的清晨開始,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腳踏實地,拼搏奮斗,你們一定可以成為祖國有用的棟梁!
而我們的同學有哪些不負責任的行為。
看看同學們是如何做的:
上課玲響響,還在與同桌聊天,甚至在說笑打鬧未回到座位;
老師進來上課了,還未拿出課本;
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拿來抄抄,應付老師檢查完事;
學習方案寫得不能辨認;
自習課甚至上課玩東西、說話、吃零食、甚至睡大覺;
集隊大聲說話甚至打鬧不按隊列走,不聽從班干部管理。
輪到值日,隨便了事,甚至視而不見。
學生暢所預言,作為班級中的一員你該如何去做呢
不亂扔垃圾,班干部做好職責內的'工作,打掃班級衛(wèi)生區(qū)、關一下電燈、門窗,擦一下黑板,把作業(yè)認真做好,講文明,幫助其他同學,維護班級和學校的榮譽等等…
雖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也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那份可貴的責任心,折射出一個人閃光的心靈!
與祖國同呼吸:全體誦讀《少年中國說》
小結:同學們要知道,今天你只是一株小功、苗,但只要你學會負責,明天你就是國家的棟梁!謹記:沒有責任心的人是一個自私的人;擁有責任心的人是一個成功的人!
同學們還要知道:向今天負責的人,才是對自己負責的人。
現(xiàn)在的你不知有沒有對小時候的你所做的事感到后悔
怎么才能對那個今后的你負責呢
答案只有一個:向今天負責,抓住今天的機會,為今后的你打好基礎!
我們又把這一總目標分解為“四點促四會”即:
以對自己負責為基本點,學會求知;
以對家庭負責為起始點,學會孝敬;
以對集體負責為凝聚點,學會關心;
以對社會負責為制高點,學會報答。
教育背景: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由于父母的溺愛,他們任性、以自我為中心;在學校則表現(xiàn)為:做事缺乏責任心,對他人、集體漠不關心。因此,欲通過主題班會的責任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責任感的正確認知,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教育目標:
1、讓學生懂得什么是責任,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2、教育學生做事應有責任意識,認真負責,勇于承擔。
3、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責任心的重要性,增強其責任意識,學會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活動準備:
1、學生注意觀察身邊同學做事負責與不負責的事例。
2、收集有關責任的名言和事例等。
教學過程:
一、利用詩歌朗誦《責任》引起學生的思考,設問導入。
詩歌《責任》
責任是人的骨架。
沒了骨架,
人就變成了紙馬,
就變成了一幅畫。
工人的責任是建造高樓大廈;
農(nóng)民的責任是種出糧食、鮮花;
軍人的責任是保國衛(wèi)家;
醫(yī)生的責任是治病救人、療治傷疤;
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培養(yǎng)千里馬;
父母的責任是養(yǎng)育兒女、勤儉持家;
兒女的責任是健康長大、孝敬爸媽;
老人的責任是關愛下一代,把經(jīng)驗和教訓拋灑;
年輕人的責任是奮力拼搏、振興中華。
語言的責任是說話算話;
文章的責任是傳播文明、分清純瑕;
辦事的責任是精益求精、不留尾巴;
情感的責任是嚴于律己、善待他和她;
做人的責任是合情、合理、合法。
二、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讓學生對責任有個明確的認識)
什么是責任、責任感
責任:份內應做的事。
責任感:即責任心,自覺地把份內的事做好的心情。
在字典里,對于責任和責任感,它給予了這樣的解釋:
責任:(1)份內該做的事情。
(2)沒有做好份內的事而應當承擔的`過失。
所以,責任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去做,另一方面,是要做好。
我們的責任:
對自己負責:努力學習,塑造自我
對家庭負責:孝敬父母,關愛家庭
對集體負責:關心他人,團結合作
對社會負責:明辨是非,報答社會
對自己負責:
設問:同學們請想象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人人都不負責了會變成什么樣
小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幾年前,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艾爾森對世界100名各領域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讓他十分驚訝—其中61的人承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yè)并非他們最喜歡的,至少不是最理想的。一個人竟然能夠在自己不太理想的領域里,取得那樣輝煌的業(yè)績,除了聰穎和勤奮,靠的還有什么呢艾爾森博士又走訪了多位商界英才,紐約證券公司的金領人蘇珊給了他一個滿意的答案。
蘇珊出身于中國臺北一個音樂世家,她非常喜歡音樂,卻陰差陽錯地考進了大學的工商管理系。如今已是美國證券業(yè)界的風云人物。艾爾森博士問她:“你不喜歡你的專業(yè),為何你學得那么棒不喜歡眼下的工作,為何你又做得那么優(yōu)秀蘇珊認真回答:”因為我在那個位置上,那里有我應盡的責任,我必須認真對待。不管喜不喜歡,那都是自己必須面對的,都沒有理由草草應付,都必須盡心盡力,那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小結:對自己負責就要對自己的生命、身體、安全、健康、形象、思想、心靈、情感、尊嚴、人格、言行、現(xiàn)在、未來、一生……
做到自尊自愛自律自信自強
對家庭負責:
作為家庭的一位成員,我們不應該單方面要求得到家庭的保護,也應該對家庭負責、對父母負責,使家庭美滿幸福、父母愉快健康。
詩朗誦《有一種責任叫長大》
小結:提議所有同學記住爸爸媽媽的生日、給爸媽倒一杯茶、為媽媽打洗腳水、給爸爸揉揉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對集體負責:
我們立身的集體,需要每個成員去過問、關心,為其良好發(fā)展出謀出力,作為學生應在班級體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以自己為集體的努力而自豪。
通過一組班干部和課代表同學的照片,鼓勵大家人人為集體負責。
小結:班級是我們共同生活和學習的家園,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帶給我們快樂,使我們健康茁壯成長,所以我們要以集體利益為重,心中有大家,使班級成為我們溫馨的家。
對社會負責:
每個人對自己的祖國,都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是全部人生中最崇高的一種責任!
小結: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危害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言論和行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生活動:《責任和能力哪個更重要》
一、課前準備:
收集關于林書豪、紀念中學、中山一中優(yōu)秀生的素材;制作課件,搜集視頻;黑板布置。
二、活動目的;
1、通過介紹學生關注的明星的奮斗歷程、介紹同齡優(yōu)秀學子的成績,激發(fā)學生的奮斗意識、競爭意識。
2、通過小組討論、個人感想等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
3、通過班主任的點評,將高中生的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與公民意識教育相結合,鼓勵學生敢于承擔、勇于競爭,爭做外校好公民。
三、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用故事導出班會主題。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先看一個小故事——《裁縫的競爭》然后談自己的啟示
主持人隨機點2-3名同學談最自己的啟發(fā)
(二)籃球明星——林書豪的故事
1、觀看視頻:中央電視臺關于林書豪的短片介紹《與驕傲為敵》
2、投影介紹林書豪的文字資料
3、體育委員—毛海研介紹他眼中的林書豪
“林書豪迷”—吳山介紹他心目中的林書豪
4、投影林書豪給我們的10堂課
(1)當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你時,你仍然要相信自己
(2)機會來臨時,緊緊抓住它
(3)你的家人會永遠支持你,你也要永遠支持他們
(4)找到你的優(yōu)勢
(5)不要忽略你身邊的人,可能他們就是高手
(6)做自己就好
(7)謙虛很重要
(8)助攻別人,讓別人好
(9)不管你信什么,千萬不要忽視信念的力量
(10)努力、努力、再努力
【活動安排】選擇一句自己喜歡或深有感觸的話記錄下來,并談一下你對這句話有所觸動的原因?
【過渡】美國一項調查證明:目標動力在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中占有決定性的位置。
存在我們身邊的競爭有哪些?
(三)紀念中學、中山一中的優(yōu)秀學子介紹
1、投影紀念中學一則新聞報道:
20xx屆校友陳啟峰在本科未畢業(yè)時就被國外多所大學錄取,20xx年以交換生的身份到美國密歇根大學就讀,20xx年參加世界大學生程序設計總賽榮獲世界第二名。
2、投影中山一中理科650分以上的學生名單:
【過渡】有時候,我們把別人的故事當做神話一樣聆聽。認為那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可是,當有一天你盡你所能,傾你全力去拼搏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你自己也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值得別人鼓掌的例子。
3、談自己的感想:
【結語】以競爭求生存、以競爭求發(fā)展是當今社會的普遍法則。所以,努力提高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每個人的首要任務。
(四)班長總結
1、常規(guī)繼續(xù)做好
2、不能提前安靜的壞習慣必須改掉
3、衛(wèi)生狀況良好
(五)班主任總結
1、給自己定一個靠譜的目標
2、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3、目標動力是核心競爭力
4、陳啟峰、蘇妙玲給我們的`啟發(fā)
5、以競爭求生存,以競爭求發(fā)展
(六)學生在《與我同行》上整理本次班會的收獲
四、活動反思:
本次班會以最近大熱的體育明星“林書豪”為教育的契機,讓學生充分認識明星背后的真實,同時又以資料的方式介紹同在高中讀書的兄弟學校的學子們的典型事例,深深激發(fā)學生的危機意識、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
公民教育缺少不了榜樣教育,我們日后的德育工作正是需要從這樣的典型榜樣入手,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進行引導。
本次班會的缺憾在于學生的深度感受不夠深刻,對于學生的觸動和行動的指引尚不完美。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