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陶罐和鐵罐》一文講的是發(fā)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氧化。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教學時,引導學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tài)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顯而易見。在備課時,經(jīng)過反復的思考,我認識到應該讓學生以感悟人物性格為主線,以分析朗讀為主。在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同學們欣賞課件,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緊接著提出問題“那么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重,既啟發(fā)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通過討論,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理解、體驗。在指導朗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神態(tài)的語句,再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學生在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方式下,產(chǎn)生了極大的樂趣。通過品讀、比較、分析,學生自己就能用恰當?shù)脑~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再一次激活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能力,對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達能力。這樣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
今天這節(jié)課的教學,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積極,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fā)言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已經(jīng)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第五冊的的課文,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為了解決教學重難點,充分體現(xiàn)出教學主體性,優(yōu)化課堂結構,我設計了以下教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克制。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明白:人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誦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寓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形象展示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27課的生字、新詞,并初步理解了寓言內(nèi)容,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這則寓言。(板書:27、陶罐和鐵罐)齊讀。你們想不想進一步認識陶罐和鐵罐這兩個朋友呢?出示課件。
2、本則寓言是用了擬人的寫法,看看課文是怎樣寫鐵罐奚落的?
二、精讀課文,讀出感情。
1、聽錄音朗讀課文,讓學生畫出陶罐和鐵罐對話。
2、出示幻燈,讓學生對照自己所畫的內(nèi)容。
3、出示課件:陶罐和鐵罐的`對話過程。(要求學生要注意觀察它們對話原語氣和神態(tài)變化。)
4、從陶罐和鐵罐的對話語氣和神態(tài)變化中,你觀察到了什么?
板書:傲慢謙虛
5、師生分角色對話。
6、鐵罐為什么敢問陶罐說:“你敢碰我嗎?”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易碎堅硬
7、分角色表演:同學們,雖然我們接觸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但是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同學很有表演才華,那誰愿意上來表現(xiàn)一下呢?
8、師生評議。
9、過渡:同學們,隨著時間在流逝,驕傲的鐵罐和謙虛的陶罐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10、全班齊讀11-17小節(jié)。
A、下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顯示:陶罐挖掘出來的樣子的鐵罐被氧化的過程。
B、從剛才的屏幕上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根據(jù)學生發(fā)表見解板書:耐保存易氧化
三、交流體會,明白道理。
1、老師啟發(fā):讀完這篇課文,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表現(xiàn)及最后的不同下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3、小結。板書: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全面看問題。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談談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優(yōu)點和缺點,今后應該怎樣正確對待。
五、結束語
同學們,學習了這一篇課文,我們懂得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全面看問題,同時,老師也希望,讓驕傲永遠消失在我們身邊,讓謙虛永遠陪伴著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吧!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3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從整體上把這篇文章分成了兩個部分,也就是“御廚里的爭論”和“許多年后陶罐和鐵罐不同的命運”兩大塊。前一個部分我以“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為線索,通過教師的指導,讀出兩只罐子不同的`性格特點,使情感的變化漸漸明晰,這一部分是我教學的重點。第二部分的教學,我對文章進行了一些取舍,以兩個問題來引導閱讀,通過默讀、導讀、細讀讓學生體會兩只罐子命運的不同,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悟出這則寓言所蘊涵的道理。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fā)現(xiàn)仍然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文中詞語的理解方式應該更多樣化一些;一些學生在讀文時讀錯字,說明第一課時的學習中忽視了部分學生把書讀正確的落實;教學中讀的方式還可以更多樣化一些,讓全體學生都充分地參與到閱讀中來。同時,在教學中我也存在著這樣一個困惑:當教師指導朗讀后,學生仍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時該怎么辦?在課堂上為了節(jié)約時間,我采取的是范讀的方式,但這是否代替了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在今后的教學路上還需進一步探討。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4《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jié)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消失。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 ……此處隱藏9104個字……文中的角色有一點的.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深入體會人物的情感,感悟寓言講述的道理。學生們表演積極,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被孩子們演繹出來了,來表演的第一組的同學表演出了陶罐鐵罐的語氣和神態(tài),第二組的同學們還在第一組的基礎上加以動作,讓表演進入了一個高潮。孩子們意猶未盡呀,由于時間關系,我讓他們課后再表演。此環(huán)節(jié)如果讓學生脫離書本,將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話進行表演就更好了。
“三改”這環(huán)節(jié)我是讓孩子們領悟寓言的寓意后讓學生表演的。設計這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學生們在表演的基礎上讓他們說說悟出了什么道理(任何事物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學會全面看事物,不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相比),此時教學重點難點已經(jīng)突破了,我引導學生弄清二者優(yōu)缺點的過程中,使學生進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覺地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并集體改編故事來贊揚鐵罐批評陶罐,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新的高度。此處有老師認為是敗筆,我認為就因為集體進行改編故事,才能克服學生寫寓言的畏難心理,有利于新寓言的創(chuàng)作。
“四編”這環(huán)節(jié)突出了讀寫結合,閱讀是讀懂文章,寫作是思想感情的表達。通過閱讀進行寫作,有利于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信息,適用已學知識的重新創(chuàng)作。此處時間充裕的話應讓學生慢慢寫,然后老師當堂指導評改學生的語言??上r間太少,只能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也只有一個學生不流利地說,老師和同學加以補充才算說完整了。
學習名家上課只是鸚鵡學舌,模仿名家的框架固然可嘉,學習名家的語言思維教學也固然可嘉,要變成自我的教學風格我還需要好好加油。勉勵自己——“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采得百花成蜜后,為生辛苦為生甜”。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4回顧《陶罐與鐵罐》的教學,感受頗深。本課的教學目標,以人文目標為基本點,透過文本的學習,與文本交流,感受本課透過神態(tài)和語言描述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寫法。以期到達對學生待人處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朗讀,卻忽略了文本內(nèi)涵的挖掘;對鐵罐的反面教育過于注重,卻忽略了以陶罐為住的正面引導??v觀整堂課,有收獲亦有遺憾,現(xiàn)反思如下:
1、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課文資料。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在課中,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陶罐和鐵罐說的語句,透過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方式來體驗。課后拓展設置了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鼓勵學生進行續(xù)寫。但是對續(xù)寫思考不夠周全,要求不夠明確。能夠讓學生仿照課文,透過神態(tài)和語言來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
2、本課教學中,為了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教學理念,我多次安排學生自讀,指名讀,表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陶罐和鐵罐,進行分主角表演朗讀,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激勵學生大膽的參與,努力調(diào)動每一個成員學習的用心性,目的'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選取權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獲得充分自主的發(fā)展。
3、在教授本課時不僅僅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注重了透過反復朗讀中對重要詞語的理解,如“傲慢、輕蔑、相提并論”等。在反復朗讀和老師的激發(fā)下,以讀帶講,學生能夠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在講解輕蔑一次時,我查閱了資料,利用字理解學,讓學生感受這個蔑字,還讓學生透過動作體會當你這樣看人時心里是怎樣想的,從而理解文本。這也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于學生正確全面認識陶罐和鐵罐有很大的幫忙。
4、本節(jié)課讓學生反復自讀、展示讀的資料比較多。在課堂上,我對學生每一次的朗讀做出了鼓勵性的有效評價,不再是空空而談。比如:學生在讀到鐵罐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時,我給出“透過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師感受到了你的輕蔑。從你的動作和上揚的語調(diào)中我們明白了你瞧不起陶罐?!睂W生讀到鐵罐惱怒時,我給出“你眼睛瞪得圓圓的,從嗓子里吼出的話語,我明白你惱怒了。你指著它,跺著腳,我感受到你惱怒了。從你咆哮的聲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氣了?!庇行гu價,不是“好,再來。讀得太好了!”而是要細心觀察學生課堂上的表現(xiàn),給出準確、具體的指導。教師要融入其中與學生,還有文本進行交流和對話。從而教師以讀代講,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5、由于太過投入鐵罐的主角,課上教態(tài)顯得略有生硬。課后有老師向我提出教態(tài)要具有親和力,語速再慢些,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會更好。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5陶罐與鐵罐這是一個童話故事。文本生動有趣,情節(jié)充滿變化。據(jù)說國王御用廚房里的鐵鍋很硬,很鄙視陶器。許多年后,陶器作為文物出土,但鐵罐已不復存在。全文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驕傲的鐵鍋、鄙視的陶鍋和經(jīng)常嘲笑的陶鍋,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多年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陶壺,但鐵壺早已不見了。作者告訴《人物》“我們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不能看到自己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這個寓言的語言很簡單,但充滿了童趣。當我第一次讀教科書時,我覺得對話應該是重點。對話貫穿全文,呈現(xiàn)給學生一個傲慢的鐵鍋和一個謙虛善良的陶罐。但讀了幾遍之后,我發(fā)現(xiàn)作者的童話故事的'目的不是給我們看兩個罐子,而是用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黃金是紅色”的真理。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人和事。發(fā)現(xiàn)了人文價值,將以何種形式貫穿全文?經(jīng)過深入思考和課堂實驗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種通過閱讀與對話的“提示”來引導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方法。通過這門課的教學,我有了一些見解和想法。
洞察1:放手是有益的。
每次我拿課文的時候,我都會急于思考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想出新點子讓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設計,但每次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仔細想想,我忽略了課堂上最重要的人物學生,他們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興趣是課堂的源泉。因此,我試著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們暢所欲言,暢所欲言,并熱愛與學生們的興趣相隨。我沒想到它會有效。學生們的表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和我的預設一模一樣。仔細想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思考他們對什么感興趣,他們最想知道什么?會給我?guī)砗芏囿@喜。
insight 2:輸入文本,輸入學生,達到師生對話和文本的效果。
我不記得在哪里讀到過這樣一句話:漢語是學生、老師和課文之間的對話。就像春春溪在課堂上流淌。因此,我們班的最終目標是關注學生的課文,關注學生。在開始上課時,我可能沒有走進學生和課文,所以我不知道它的效果。當我和學生們一起探索陶器和鐵罐的特性和價值時,我的學生和我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學生為中心,分享他們的感受和經(jīng)驗。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思想相互碰撞,我們的心靈相互溝通,這讓我真正體驗到了真實的課堂。
洞察3:把設計放在一邊,關注學生。
每次上課前,我都會準備教學計劃,甚至仔細思考評估語言。但通過這節(jié)課,我深刻地認識到課堂是隨機的,課堂也是學生的,教學計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應遵循學生的發(fā)言。它處處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當然,這也要求教師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因此,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深刻地理解了知識儲備對于一名教師的重要性。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