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詩》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兒童詩》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兒童詩》說課稿1一、說教材
《家》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通過用學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體會為什么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說話和表演訓練,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本課的重難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將本課分兩教時進行教學。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運用“什么是什么的家”的句式說話。
2.技能目標: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并能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一個字或詞一讀的現(xiàn)象。
三、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教學時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為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一個特色”培養(yǎng)學生自讀會讀。遵循哪四個原則呢?
1.“三為主”原則,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
2.直觀性原則,
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
3.文道統(tǒng)一原則,
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之間要團結友愛。
4.課內外聯(lián)系原則,
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詩歌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發(fā)散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四、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演的方法學習。
五、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六、為什么這樣教
1、這樣教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了合作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互幫互學,從而加強了學生間的學習信息交流,使學生由學習上的競爭對手變成了互助協(xié)作的學習伙伴。
2、這樣教落實了以讀為住,聽、說、演為副線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讀,讀出感覺來,也可以加上一些動作,其余同學認真聽并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聽、說、讀、演的能力。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5課——生:家
(1)請小朋友張大小眼睛仔細看老師一筆一畫把字寫好了。
(2)指名讀課題A、B 齊讀
2、讀詞
(1)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這一課的詞語。(出示詞語)
(2)開火車讀,看看哪一列火車開的又快有穩(wěn)。(相機正音)
(3)齊讀。
過渡:詞語讀好了,那課文能不能讀好呢?(能)那老師要考考大家了。
(二)學習第一句話
師:你們瞧,藍天是——生:白云的家
1、練習說話,指導讀詞
(1)這個字誰來讀一讀云
(2)詞連讀誰會?白云
(3)你平時見過什么樣的白云?(龍、棉花、小鳥、牛)相機指導朗讀,評價
(4)我們一起來把這個詞語讀一讀。
2、指導讀句子
(1)這句話連起來誰會讀?(指名讀,相機評價)
(2)齊讀。
(三)學習第二句話
師:瞧,樹林是——生:小鳥的家
1、指名讀:這一行誰愿意讀?(指名讀)
2、齊讀全班一起來讀一讀
(四)學習第三句
師:我們一起到小河邊去看一看,鳥兒們都在干什么呀?它們都在做什么?
1、指名說:游來游去
2、游的怎么樣?(指名說)是啊,這條魚還沖著我們笑呢,你來給我們讀一讀。
3、他們還在做什么啊?(吐泡泡)指名讀
4、齊讀:全班一起試試看。
過渡:很好,下面老師讓大家看一個神奇的景象,你們看。
(五)學習第四句話
1、你們想到了詩中的哪一句話?(指名說:泥土是種子的家)
2、這個詞誰來領大家讀?(泥土)
3、小種子睡在地底下是泥土給了他營養(yǎng),給了他溫暖,春天它才可以發(fā)芽,長葉呢!
4、指名讀,評價。
5、齊讀:全班一起來。
過渡:剛才我們學的這四行它們是完整的一句話,你們能把它連起來讀好嗎?(能)那我們自己可以試試看,可以做一些動作。
(六)表演
1、自由練習(大家練的真不錯,誰愿意一邊作動作,一邊讀給我們聽。)
2、指名表演讀3、齊讀:起立,邊做動作。
過渡:我們小朋友共同的家是哪里呢?
(七)學習第五句
1、生齊讀最后一句話。
2、是啊,我們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它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雞,又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同學們就是朵朵鮮花,在花園里幸福的成長,我們一起再把最后一句話讀一讀。
(八)總結
1、這一篇課文同學們已經學完了,你能完整的把它讀好嗎?給你們練習一下。(指名讀)
2、誰愿意一邊做動作一邊讀給我們聽。(相機評價)3、齊讀
(九)延伸
1、這首詩仿佛就是我們同學們心中流淌出來的歌,剛才我們了解到白云、小鳥 ……此處隱藏13295個字……然,去接觸和了解認識蒲公英,讓懂得蒲公英“為他人著想,助人為樂”的美德。
二、說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币虼烁鶕蟀嘤變旱哪挲g及心理特點,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yǎng)、知識三個方面,我將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定位于: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在觀察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欣賞兒童詩,理解詩中優(yōu)美的詞句和比喻句手法的運用,感受。
2.要求幼兒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兒童詩,并能用繪畫等形式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3.擴展幼兒的想象,引導他們運用積累的經驗與詞匯,仿編新的兒童詩。
三、說重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于引導幼兒理解兒童詩優(yōu)美的詞句而重點則是在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學會朗誦兒童詩。
四、說教法:
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極強的興趣。活動程中我運用了自制的課件、背景樂和兒童詩錄音、教師自身的朗誦,把孩子們帶入一種美的意境,使孩子們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感受了兒童詩的語言美,體驗學習兒童詩的快樂?;顒拥拈_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們能主動積極、自愿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驗了孩子的主體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采用了欣賞傾聽法、談話交流法、游戲表演法引導孩子在活動中敢說、想說、愿意說,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快樂學習的和諧統(tǒng)一。
五、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xiàn)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在活動中教師充分調動幼兒運用直觀視聽法、討論談話法、情境表演等學習方法,讓孩子學得輕松,感興趣。
六、 活動準備:
1。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利用散步或春游的機會,引導幼兒觀察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2)、錄音機、配樂朗誦錄音磁帶。
(3)、蒲公英頭飾若干。
(4)課件及背景樂(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畫面二:青草地上開著許多野花;畫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謝過程,結出絨白色的球→風一吹,花朵上的絨毛隨風飛揚→雪白的絨毛輕盈降落;畫面四:第二年絨毛種子生根發(fā)芽的過程)
七、說過程 :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很重要的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分成幾個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過課件的展示,激起幼兒興趣。 《綱要》明確提出了“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的環(huán)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和課件的展示給孩子創(chuàng)設了一種散文意境。以神秘的語氣告訴孩子說:“昨天,老師做了個夢,夢見我來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么?你們來猜猜!”孩子們一定會積極的響應我的提問,他們會展開想象的翅膀來猜想我在夢中看到了什么,這時我再告訴孩子們我看到的是草地上開著許多美麗的野花,讓孩子們繼續(xù)猜想我最喜歡什么花?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由想象說話的空間和機會。孩子們在談話想象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體驗到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這時教師再打開課件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讓孩子得到答案會無比興奮和滿足,激發(fā)起幼兒想去欣賞和學習兒童詩的興趣。
第二部分:欣賞兒童詩,引導幼兒了解兒童詩優(yōu)美的詞句和比喻句并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兒童詩。 這一部分我分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一)通過播放課件和配樂錄音,讓幼兒感受兒童詩的語言美。在孩子們對兒童詩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后我回提問:①蒲公英在什么季節(jié)開花?②散文里說青草地上怎么樣?“我”最喜歡什么?③蒲公英開著什么顏色的小花朵?④蒲公英長得和其他花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說它“打著一把傘”?…蒲公英在晴天和雨天各做什么事?你聽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詩人為什么對蒲公英說“你悄悄告訴我吧,我不會和別人講……”?你覺得蒲公英美在什么地方?通過提問,讓幼兒對詩的形象及其產生的意義有進一步的理解。
(二)幫助幼兒欣賞兒童詩并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情景表演和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而采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松且安靜的環(huán)境中,通過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對蒲公英為他人著想,助人為樂過程的描述,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fā)、引導、暗示和示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優(yōu)美的詞句,利用課件展示幫助孩子理解,激發(fā)孩子對生命的熱愛,陶冶他們的情操感受到生命的美麗。在示范朗誦時,教師配以情境表演和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誦,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式的交流,教師和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自然的張口習得詩歌的語句,豐富幼兒的語言。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們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顒拥闹攸c在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動的難點,理解什么是比喻句。教師采用的是學習詩歌形象的比喻(把蒲公英比做小傘)和擬人的手法(和人一樣有良好的情感和能力),讓幼兒談談:你平時看到的花草(如向日葵、仙人掌、荷花、茶花、菊花、含羞草等),在不同情況下會有什么不同的姿勢,或有什么作用,學習說說比喻句或擬人句。啟發(fā)幼兒充分想象,鼓勵幼兒講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幫助幼兒使用恰當?shù)脑~語編出一首小詩。
(四)請孩子們戴上蒲公英的頭飾,跟著配樂錄音磁帶,一邊表演,一邊自己輕輕地跟著朗誦兒童詩,進一步感受兒童詩的特點,激發(fā)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
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無論是提問還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終注意和孩子處在同一平行線上,善于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回答,而且每次的提問都出自于雙方自然的對話,使整節(jié)課輕松自然。在設計提問中,我給予孩子們更多說的空間,不去束縛他們的思維,充分體現(xiàn)孩子們在活動學習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延伸后續(xù)部分設計了兩個活動:
1.帶領幼觀察,觀察后談話:“你看到什么花兒也開放了,它們開著什么樣的小花朵?”
2.在觀察談話的基礎上,提出繪畫要求,請幼兒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花,在繪畫中表現(xiàn)出它們的特征。
(幼兒語言的獲得依賴于環(huán)境,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是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的結果,觀察活動是幼兒積累感性經驗的過程,也是幼兒整理經驗的好時機。)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
文檔為doc格式